“全体起立,请审判长、合议庭成员入庭。”
“请原告、被告、诉讼代理人入庭。”
……
“模拟法庭”上,来自北京市西城区育翔小学的学生们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演绎着一起校园霸凌案件庭审过程。随着庭审程序推进,大家配合默契,入情入境,案件层层抽丝剥茧,庭审程序严谨规范。
这是《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走进最高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看到的场景。
最高检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坐落在北京市大兴区创新路2号,于2023年11月29日投入运营,目前已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师生近4万人次。
在“模拟法庭”上,学生们通过案情分析、角色划分、法律文书准备、预演、正式开庭等环节,沉浸式体验了法院的庭审流程,以及法律工作者的不同职责与任务,不仅激发了大家参与了解法律相关工作的兴趣,更在心中埋下了遵纪守法的种子。
“在此次‘模拟法庭’中,我担任了审判长这一角色,在扮演中学习到了许多法律知识。当我手握法槌,坐在法庭之上,心中对于法律的崇敬油然而生。”“在学校都是书本上的学习,而来到基地,我们能看到真实的场景。”……体验了法庭庭审的全过程,育翔小学的学生们意犹未尽地说道。
“‘模拟法庭’让学生们参与真实案例的模拟开庭和审理,切身感受法律的庄重威严、公平公正,这对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育翔小学校长刘云凤说。
沿着师生们学习体验的脚步,记者来到了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的二楼。这里占地面积近400平米,被划分为“学会自我保护区”“认识自己区”“清楚法律制定的红线区”“谁来保护我们”四大区域。通过做任务、闯关、密室脱逃等喜闻乐见的方式和可观可感可触可用的法治实践,教育引导孩子们争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新时代好少年。
在“学会自我保护区”的体验活动密室中,学生们通过工作人员讲解提示,收到一则任务:“小治”在前往正义之岛寻找宝藏的过程中,由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被坏人抓走了。现在需要学生们分为两组去解救“小治”。
在第一个关卡“幻乐之城”,学生们通过踩地上的钢琴键回答屏幕上的问题,知晓遇到危险该怎么办,学习自我保护知识,拿到解救“小治”的线索。
在了解自我保护知识之后,每个队的学生都获得了一个密码。根据密码的提示踩下地上的钢琴键,打开了通往下一关的大门。来到第二关“穿越火线”后,学生们穿越激光火线,来到安全区,回答语音提出的法律知识问题。答对的小组获得了解救“小治”的线索卡牌。
拿着线索卡牌,学生们来到了第三关“墨海书香”。“在这一关需要大家通力合作,寻找通往关押‘小治’的地方的密码。”工作人员提醒说。
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电子游戏和拼图游戏中,学生们通过配合协作最终获得了通关的密码。
“我们在密室的每个角落都会设置一些小的提醒或者线索,考查学生的洞察力和判断力。”法治教育实践基地负责人孙吉对记者说,在密室游戏中,学生们既可以闯关玩游戏,又可以学习自我保护知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让学生们认识自己,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帮助未成年人避免各种不良行为,保持健康和积极的生活方式。
最高检第九检察厅负责人说,检察机关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断推动法治教育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
据介绍,最高检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是国家层面“检教合作”“检校共建”、共同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成果。最高检将会同相关部门建好用好基地,共同将基地建设成为青少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特色课堂和网红“打卡地”、法治“加油站”,推动青少年法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在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支持和教育部门的大力推动下,检察机关已会同教育行政等部门建成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实践基地2120个。
“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发展已有近40年历史,从最初专业化办案的探索,到如今‘四大检察’综合履职,促推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全面守护,面向青少年广泛开展法治教育,是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违法犯罪的有效举措。”最高检第九检察厅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最高检会同教育部部署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推动4万多名检察官在近8万所学校担任法治副校长,与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部门扎实推进“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用法治浸润青少年心田,推动全社会共同担职尽责。检察机关将携手各方,持续做好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神圣朝阳事业。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文章/图片均为网络转载,如遇侵权请联系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zhihuixinl@126.com。